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生物技术论坛--生物论坛/生命科学/中国生物论坛/生物科研第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从生物信息学的角度优化发酵工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23 13:46
  • 签到天数: 316 天

    [LV.8]以坛为家I

    1295

    主题

    1384

    帖子

    707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0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25 09:3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生物信息学的角度优化发酵工艺,可以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数据,结合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发酵过程的精准调控和优化。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方法:
    一、明确优化目标
    确定优化指标
      根据发酵目标(如提高产物产量、缩短发酵周期、降低副产物等),明确关键优化指标。
    例如:优化乳酸发酵工艺,关注乳酸产量、菌体生长速率、底物利用率等。  
      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目标菌株和发酵体系(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收集菌株的基因组、代谢组和发酵数据。
    二、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基因组测序与注释
    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工具(如SPAdesProkka)进行组装和注释。
    识别关键基因和代谢途径(如乳酸合成途径)。
    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对菌株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转录组进行测序(RNA-Seq),分析基因表达差异。
    使用工具(如HISAT2DESeq2)进行差异表达分析。
    代谢组数据获取
    通过质谱或核磁共振(NMR)获取代谢物数据,分析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使用工具(如XCMSMetaboAnalyst)进行代谢物鉴定和定量。
    发酵过程数据采集
    采集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pH、温度、溶氧、底物浓度、产物浓度)。
    使用传感器和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记录数据。
    三、代谢网络重建与分析
    代谢途径重建
    使用工具(如KEGGMetaCyc)重建菌株的代谢网络。
    识别关键代谢途径(如糖酵解、TCA循环、产物合成途径)。
    代谢通量分析
    使用工具(如COBRAFBA)模拟代谢通量,预测不同发酵条件下的代谢变化。
    分析限速步骤和关键调控节点。
    四、关键基因与调控机制分析
    候选基因筛选
    根据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筛选与目标代谢途径相关的候选基因。
    例如:筛选乳酸合成相关基因(如ldhAldhB)。
    调控网络分析
    使用工具(如STRINGCytoscape)构建基因调控网络,识别关键调控因子。
    分析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等对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
    五、机器学习与模型构建
    特征选择
    从多组学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如基因表达水平、代谢物浓度、发酵参数)。
    使用工具(如Scikit-learn)进行特征选择和降维。
    模型构建与优化
    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
    预测最佳发酵条件(如温度、pH、底物浓度)。
    参数优化
    使用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寻找最优发酵参数组合。
    结合实验数据,迭代优化模型。
    六、实验验证与放大
    小试验证
    根据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小试发酵实验,验证优化效果。
    监测关键参数(如产物产量、菌体生长速率)。
    放大实验
    在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实验,进一步验证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优化搅拌速度、通气量等工程参数。
    七、工具与资源推荐
    基因组分析:SPAdesProkka
    转录组分析:HISAT2DESeq2
    代谢组分析:XCMSMetaboAnalyst
    代谢网络分析:KEGGCOBRA
    机器学习:Scikit-learnTensorFlow
    可视化:CytoscapePathVisio
    总结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优化发酵工艺,可以深入理解菌株的代谢机制,精准调控发酵过程,提高产物产量和质量。这种方法结合了多组学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为发酵工艺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生物技术论坛 ( 苏ICP备2022040363号-2  

    GMT+8, 2025-4-26 02:55 , Processed in 0.13298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