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生物技术论坛--生物论坛/生命科学/中国生物论坛/生物科研第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这里的秸秆成了香饽饽--平阴县生物质发电项目让“废物”秸秆成清洁能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29 18: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

    主题

    10

    帖子

    7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20:5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社济南4月29日电题:这里的秸秆成了香饽饽——平阴县生物质发电项目让“废物”秸秆成清洁能源

      新华社记者王阳

      近年来,秸秆焚烧不时成为不少地方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地方政府三令五申也屡禁不绝。秸秆,已成为不好处置的“废物”。

      不过,在山东省平阴县,秸秆已成了香饽饽:用它可替代不开再生的煤炭发电,不仅能节约煤炭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还能创造就业机会。

      在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小麦已拔穗,放眼翠绿中一处空地十分显眼,打捆成重约20公斤长方体的秸秆成垛,51岁的葛承江在承包的12亩农地上正在搬运玉米秸秆。

      “俺雇着老乡收集秸秆废料,隔三天向县里的电厂运去8吨秸秆,一年吃喝就靠它。”葛承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从农民手中以每斤8分的价格收购小麦秸秆,以每斤4分的价格收购玉米秸秆,再以平均每吨230元的价格卖给电厂,除去租地、油料等成本,现在,他单靠向生物质电厂贩卖秸秆,他每年至少可赚7万元。

      与北市村距离15公里山路的平阴县城郊,一辆辆装满各类秸秆的车辆从玮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院内排到公路上,既有重卡也有农用三轮。等待称重的安城乡东平洛村村民王培忠主业是种粮,农闲时他就捡拾村里的秸秆卖到电厂,“一车装1吨,能挣个200多块呢”。

      在平阴县,由于近几年生物质电厂的建成,原来丢弃在田间街旁的秸秆成了香饽饽。

      “我们就是把烧煤变成了烧秸秆。”济南市玮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晋说,“农作物秸秆是生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生物质能已经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量化的第四大能源,秸秆变废为宝,是被忽视的清洁能源。”

      记者在这家电厂看到,运至储料场的秸秆经过合理配掺后输送到高温高压锅炉,经过除尘脱硝后烟囱上并没有冒出刺鼻的“狼烟”。

      “原来的秸秆哪有出路?有的农民把秸秆、树皮、树根堆在房前屋后预备着烧火做饭,安上了燃气之后更多的就直接就地烧掉,谁也管不了。”平阴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荣民说。

      他告诉记者,当地将生物质发电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调动农民积极性,回收秸秆清脏治乱,并给予补贴,近一年平阴县农村已经面貌大变。

      许多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将秸秆卖至临近村的秸秆收购点,而有运输能力的大户,和葛承江一样,成为全职秸秆收购商。

      东阿镇四桥村村民姬长路以每亩当年1000斤小麦收购价的标准流转了50亩土地,成为覆盖周边18个村的秸秆收购商。他每年可以收购3000吨秸秆,惠及三四千农民,其中不乏贫困户。

      像姬长路负责的这类秸秆乡镇收购点在平阴县有23个,注册的秸秆收购商超过300名,为就近的农村贫困人口也提供一条可行的收入来源。

      丁晋介绍,到今年底,随着郓城、兰陵、莱西等生物质发电项目投产,玮泉及其兄弟公司可年节约标准煤约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多万吨,二氧化硫8500吨,年消化秸秆300万吨,辐射范围内农民增收9亿多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我国作为农林业大国,每年产生约12.5亿吨农林废弃物,现已投产运营的200多家生物质电厂,每年消费约5000万吨秸秆等废弃物,除去减少焚烧秸秆的污染,每年带动超过百万农民就业,约可帮助20万户农民脱贫致富。(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生物技术论坛 ( 苏ICP备2022040363号-2  

    GMT+8, 2025-4-26 03:02 , Processed in 0.11376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