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生物食品/生命科学/微生物发酵/生物科研论坛
标题: 聚谷氨酸基因研究进展 [打印本页]
作者: hu123 时间: 2014-6-15 20:55
标题: 聚谷氨酸基因研究进展
聚谷氨酸基因研究进展
合成γ-聚谷氨酸的相关基因,根据其命名可分为cap(Capsule)和pgs(Polyglutamate synthase)。前者是将γ-聚谷氨酸做为荚膜的结构组成部分,其代表菌株为B.anthracis;后者是将产生的γ-聚谷氨酸分泌到胞外的,是一种胞外产物,其代表菌株类型为B. subtilis。B.anthracis合成的γ-聚D-谷氨酸主要分布在荚膜中,它具有pXO1(108kb) 和pXO2(951kb)2个质粒,最初将有关聚谷氨酸编码的相关基因定位在B.anthracis的pXO2质粒上,称之为capBCA,这也是Makino等[9]在1989年首次报道编码γ-聚谷氨酸生物合成过程的相关基因研究,他们通过基因互补技术,在质粒pXO2上鉴定出呈簇状分布的3个顺反子,并确定其排列顺序为:cap B、cap C和cap A,如图2所示。他们通过对cap BCA这3个蛋白的氨基酸进行分析、定位及对理化处理的敏感性,推测这些属于膜交联酶。后来Urushibata等将cap BCA基因克隆转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进行表达,发现cap B是一个重叠基因,能编码2个蛋白cap B和cap B’, cap BCA酶以膜结合蛋白形式存在。另外,在cap BCA基因簇下游发现了编码γ-聚D-谷氨酸解聚酶的基因dep。
Ashiuchi等从B.subtilis IFO3336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到编码γ-聚谷氨酸合成酶复合体的克隆,其能在胞外合成更高分子量的γ-聚谷氨酸;此基因簇包含3个基因:pgs B、pgs C和pgs A,与B.anthracis的cap BC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66%、77%和50%。pgs基因排列成簇,如图1所示,下游ywt C基因功能未知,可能编码γ-聚谷氨酸解聚酶(pgd S)的先导小蛋白。他们通过将含有pgs B、pgs C、pgs A、pgs BC、pgs BA、pgs CA和pgs BCA等不同基因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结果发现,只有完整的pgs BCA基因才能合成γ-聚谷氨酸,B.subtilis Marburg168不能合成γ-聚谷氨酸,但它具有pgs BCA基因,如果换用spac启动子就可以使其具备合成γ-聚谷氨酸的能力,这说明γ-聚谷氨酸合成酶操纵子受不同启动子控制,转录水平的差别造成了合成能力的不同。
欢迎光临 生物技术--生物食品/生命科学/微生物发酵/生物科研论坛 (http://www.shengwu01.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